[db:txt1]
[db:pic1]
由网友 历史点滴滴 提供的答案:
(资料图片)
赵高本来是赵国人,战败之后作为人质来到了秦国,后面做了宦官,赵高为人强悍,十分的精通狱法,行事狡黠机敏。秦始皇在世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还会揣度秦始皇的心思,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与重用,担任中车府令这一重要职位,负责保管皇帝的玉玺以及出行事宜,可以这样说,此时的赵高是秦始皇的贴身保镖兼司机,为后面的政变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突然驾崩于邢台沙丘,死前留下了遗诏,立公子扶苏为新君。由于秦始皇是突然暴毙,只有身边的赵高与丞相李斯知道这个情况,连同行的胡亥都不知情的,更别说随行的其他大臣了。
赵高看到遗诏上面是立长公子扶苏为新君,心里十分的害怕,因为秦始皇在世之时,公子扶苏早就看出了赵高的阴险狡诈,几次劝说秦始皇希望能够处死赵高,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听进去扶苏的劝说。所以赵高明白,公子扶苏是十分的厌恶与痛恨自己的,如果扶苏顺利登基上位了,一定会整治朝纲,罢黜奸佞,自己恐怕人头不保了。
丞相李斯,与公子扶苏之间,是有根本矛盾的,扶苏推同孔子的儒家思想,也就是儒治。而李斯却推崇法治,学过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李斯是法家代表之一,李斯是秦始皇时期严刑酷罚的主要参与者。
扶苏年少时,就天生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在政见上经常和秦始皇背道而驰,秦始皇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于是将扶苏下放到军中协助大将军蒙恬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以此来磨炼扶苏的性格,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做好准备。
赵高抓住李斯与公子扶苏有矛盾这一点,劝说李斯,说如果扶苏登基做了皇帝,你李斯不但不会受到重用,而且你和的家族都有可能被灭掉,不如我们一起修改遗诏,立二公子胡亥为新君。赵高说的,正中李斯的下怀,加上赵高此时的权利已经很大了,李斯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因此十分在乎自己辛苦打拼来的一切和家族。
思来想去,最终李斯为了自己和家族,不得不同意了赵高的提议,修改了遗诏,改为立二公子胡亥为新君,刺死公子扶苏。因为以扶苏的影响力,如果不死,胡亥的皇位是坐不稳的。另外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蒙毅两兄弟,关系十分的要好,所以他们2人也被赵高害死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赵高选择密不发丧,所以公子扶苏,蒙恬蒙毅,到死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二公子胡亥,不仅年幼,而且赵高自己是他的老师,整个一个纨绔子弟,又爱贪玩,不学无术,对于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赵高觉得是非常好控制的,所以赵高才选择了他。
胡亥登基之后,赵高被封为郎中令,掌管皇宫禁军,成为秦二世的最为亲近之人,但是他的职位,仍然在丞相李斯之下。公元前208年,赵高设计害死了李斯,并且灭了李斯的家族,当上了丞相,此时赵高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如此,赵高依然不满足,而是想自己当皇帝,但是又怕其他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了一个高招:有一天上朝时,群臣拜见秦二世时,赵高便让人迁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说道:“这是一匹汗血宝马,我特意献给陛下的。”秦二世看了半天,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呢?秦二世笑着说:“丞相肯定弄错了,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没有回答胡亥的问话,而是一本正经的大声问身边的大臣们:“你们来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那呢?”
[db:pic3]
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说话,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奉承的说:“丞相说的对,这肯定是匹马。”也有一些大臣。不愿意说假话,便直言道:“这是鹿,不是马!”赵高后来便把这些说真话的大臣,想方设法的安上各种罪名,全部杀害了,剩下的大臣,全部说是甘心屈从他的。
后面赵高直接劝秦二世深居禁宫,不再上朝,其他大臣有事上奏时,都是赵高和亲信密切商议后再上奏秦二世。此时的赵高,权利已经到达了最顶峰,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控制了整个秦王朝
由网友 史记疗养院 提供的答案:
赵高在秦始皇时期就比较得宠,皇帝近人得宠必定有权臣攀附,所以经过长期的经营赵高在朝中也是有一定势力的。还有就是在赵高的官职当中有一个兼行符玺令事,这个是个什么官职呢?通俗的讲赵高是管理秦始皇玉玺的宦官,这个官衔儿对于日后赵高伪造秦始皇诏书提供了先决条件。
秦始皇在皇位继承人选择的是比较优秀的扶苏,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赵高却谋划改变了他的诏书。当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就联合立场不坚定的李斯,将秦始皇诏书中的扶苏改为了平庸软弱的胡亥。
在胡亥成为秦二世之后,赵高就开始着手清理扶苏等可能对局势不利的人,后期李斯也被赵高拿下,从而使当时的赵高权力达到了鼎峰,用一手遮天来形容也不为过。从后期“指鹿为马”这件事,也可以体现出朝中所有大臣对赵高的畏惧,秦二世在赵高的这种权威下也是不敢作声。
[db:txt4]
[db:pic4]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由网友 开涮历史 提供的答案:
赵高能在秦朝一手遮天,始皇帝嬴政要负大半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呢?
权力都需要互相制衡,才能形成相对的平衡。始皇帝没有立后,就没有形成后宫以及外戚所形成的一股政治势力。
胡亥自幼失孤,与赵高亲厚,在情感和政治上完全依赖和倚重赵高。如果后宫有后族势力,势必会有外戚势力,就会打破赵高独得皇帝信任的局面,对赵高的权力也有形成钳制。
秦朝宣太后在秦昭王年幼时,能把持朝政,倚靠的是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天下人都骂秦始皇暴虐残酷,纵欲奢华,可他却又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为了彻底贯彻郡县制,废除他认为的天下战乱根源的诸侯分封制,他没有留给二十多个儿子们一寸土地,一丝权力,只让他们“富而不贵”。
当赵高建议秦二世胡亥剪除兄弟们争夺继位权风险时,始皇帝的二十多儿子,居然没有半点反手之力,悉数被屠杀殆尽。
没有了后族,没有了亲族势力支撑的胡亥,虽然贵为皇帝,其实真的已经成为“孤家寡人”。
当赵高牵出一头鹿对秦二世胡亥说,那是马!
赵高何止是试探朝臣,就是赤裸裸地震慑胡亥!胡亥再傻再二,他不至于连马和鹿会分不出来。
始皇帝生前是非常倚重赵高的,据说赵高熟读秦国法律,能将律法倒背如流。
始皇帝嬴政处理全国事务庞杂,估计经常会涉及法律适用,赵高一直在身边伺候,应该是一本活的“法律百科全书”,始皇帝处理政务随时要用的“度娘”,已经形成依赖,离不开了!
因此,当赵高触犯法律,蒙毅依法要将其处死时,嬴政竟因爱惜他的才华,赦免了他,还委以重任,让他做胡亥的老师,让他掌管符玺。
最爱的儿子胡亥,最重要的权力象征——玉玺,始皇帝都交给了赵高,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可想而知。
可是,始皇帝一闭眼,赵高就发动沙丘政变;始皇帝尸骨未寒,赵高就把秦国几代先君,以及始皇帝一生殚精竭虑缔造的大秦帝国给葬送了。
如果他们在泉下能相遇,嬴政估计要追着给赵高一顿暴揍!
由网友 唐风宋月 提供的答案:
小编给解读一下赵高。
赵高是秦国大奸臣,秦始皇死后他伙同李斯伪造遗诏赐死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皇帝,怂恿胡亥杀光自己的兄弟姐妹,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害死丞相李斯,指鹿为马让满朝文武不敢说真话,最后杀死秦二世自己想当皇帝,没想到阴沟翻船被秦王子婴灭了三族。可谓坏事做绝恶贯满盈。今天小编说说赵高的出身。
赵高是赵国王族后裔,他的出身跟秦始皇差不多。秦始皇是秦国王族后裔,老爸子楚不受王室待见,被放到赵国当人质,跟吕不韦一个歌姬生下了秦始皇,名政,姓赵。赵高父亲也不受赵国王室待见,被放到秦国当人质,生下来之后姓了嬴。其实秦赵同源,姓嬴姓赵都行。后来秦始皇当了皇帝,改回嬴姓。赵国灭了,赵高改回赵姓。
赵高兄弟几人全都出生在隐宫里。后人根据隐宫一词推断赵高是个太监,去势之人,还煞有介事的说,赵高老妈姓刘,赵高老爸犯了罪被阉了,刘氏就跟一个姓赵的人同居生下了赵高兄弟几个,然后赵高也被阉了。其实都是鬼扯。隐宫在后世的确指太监做手术之后的休息室。太监被阉割之后不能见风,需要静养,就被弄到宫中一个隐蔽的屋子里静养一百天,伤口好了之后出来参加工作。
但在秦汉前期,隐宫并不是这个意思,它和后世的冷宫是一个意思,就是汉朝的掖庭宫,是低级宫女和犯了罪的宫人居住的地方。赵高的母亲就是犯了罪的宫人,于是一条线索出来了。赵高的父亲是赵国在秦国的人质,郁郁不得志,过着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和秦始皇父子在赵国过的日子一样。后来赵高父亲就认识了同样处境艰难的赵高母亲,两人同病相怜,迅速走在了一起,生了赵高兄弟几人。但是赵高父亲毕竟是赵国王室成员,不能在隐宫住,所以赵高兄弟几个是跟着母亲长大的。
赵高出身卑贱,尝遍世态炎凉,受尽屈辱挫折,所以从小很有志气。秦国是法治国家,自从商鞅变法后,以吏为师,学法律的人很吃香,秦始皇当了皇帝后加重了这一政策,所以赵高为了出人头地,刻苦攻读秦法,写了一本名叫《爰历》的法学专著。他的不懈的努力终于动达天听,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提拔他为中车府令。中车府令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非皇帝绝对信任的腹心侧近不能担当。可见他和韩非李斯一样,都是靠法术上位的,一路人。
换句话说,他是秦始皇的司机兼保镖。能够担任中车府令这个职务并非因为他娴熟法律,而是因为他彊力,彊通强,意思强壮有力。当时秦始皇最看重两个人,一个蒙恬,一个赵高,所以蒙恬成了公子扶苏的老师,赵高成了少子胡亥的老师,蒙恬和赵高因此结仇,赵高曾经犯了错还差点被蒙恬杀了,但是秦始皇把他放了,因为赵高工作勤奋刻苦,办事有力有序,用得着。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胡亥的权力,狐假虎威,杀蒙恬,杀李斯,杀胡亥,还要自己当皇帝,搞得天怒人怨。当时刘邦马上就要入咸阳,项羽已经把章邯打败了,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即使秦王子婴不杀他,刘邦项羽也不会放过他,落到谁手里都是死路一条。
参考书目:《史记》《秦谜》《楚亡》
由网友 关中客 提供的答案: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从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开始,到秦灭亡,仅仅十五年。对于秦朝的过早灭亡,有人认为是意料之内,有人觉得十分意外。秦朝之所以衰落如此之快,原因众多。其主要原因除了当时秦朝自身制度问题外,还和几个人物脱离不了关系,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赵高。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关于赵高的身世,史书也是寥寥几笔。其父是秦国的一名文法官吏,其母因触犯秦律受过刑罚,被赦免后,因身体有受刑后的残疾,不便见人,也不愿被人瞧见,就一直在“隐宫”劳动生活,赵高和他的几个兄弟就出生在这里。
赵高十七岁时入学室成为史学童,三年后,通过太史考试合格后成为揄史。秦王嬴政十二年,二十三岁的赵高参加了统一大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尚书卒史,进入秦王宫任职。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掌管秦王出行事宜,赵高从此成为秦王的亲信内侍。秦王嬴政还让赵高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成为了胡亥的老师。
在胡亥的成长历程中,秦王嬴政因忙于国政事务,疏于对其教导。于是,教导胡亥的重任就落在了赵高的身上。赵高是一个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的人,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赵高对胡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胡亥也十分信任赵高,甚至达到依赖的地步。对于赵高而言,要想控制胡亥是轻而易举的事。
赵高久居宫廷之中,虽非显赫的职位,但在操持繁忙宫廷事务的过程中,逐渐对朝堂之上的权力格局看得十分透彻。精通秦法的赵高,自然明白法治源头存在的缺陷。人与法律相比,人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更大。法律是由人制定的,又是由人执行的。秦法虽然整肃森严,但是无上的王权才是秦法的源头。无论秦法如何铜墙铁壁,可决定庙堂格局的权力却始终掌握在秦王的手中。因此,只要不触及改变诸如郡县制之类的涉及天下的根基大法,只求掌控朝堂之上权力,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在赵高的心中,王位只是一种权势。任何登上王位的人,都会拥有无上的权势,这种权势可以改变权力格局,纵然森严整肃的秦法也是无法制约的。因此,只要掌控坐在王位上的人,利用合法的名义发号施令,对于群臣和诸公子来说,因慑于秦法的威势,只能服从。如此法治缝隙之下,赵高手中恰好有一个政治白痴胡亥可以操弄。
秦始皇12年(公元前210年)10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帝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虽然他一生都在寻求着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秘方且“讨厌别人谈到死”,但是他知道这次他的大限将至,关于身后之事需要尽快做出安排。于是召来掌管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正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监军的长子扶苏,命他将手中事务托付给将军蒙恬,尽快赶回咸阳主持丧事。实际上,秦始皇已确认了长子扶苏的继承人的身份。
对于赵高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怎么可能会接受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的公子扶苏来登上皇帝宝座,而且扶苏向来与自己不合。然而自己手中的胡亥却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很容易被自己控制。因此,赵高暗中扣下了秦始皇的遗诏。
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平台后,丞相李斯鉴于皇帝死于咸阳之外而太子又未确立,担心会引起天下大乱,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会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李斯将秦始皇的棺材放置在辒辌车内,出巡的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 关于秦始皇病逝的消息,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在护送秦始皇遗体返回咸阳的途中,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押的秦始皇遗诏来见胡亥,劝其取而代之。虽然胡亥早就有当皇帝的野心,但是碍于礼法而不敢轻举妄动。在赵高的劝说下,胡亥最终答应了。对于赵高而言,仅仅控制胡亥是远远不够的,此间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确保运筹权力期间天下大政不乱。要完成此事,离不开当时丞相李斯的支持。
赵高对于李斯的根底是一清二楚,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为不堪卑贱穷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虽然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但依然时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会化为泡影。赵高精准地掌握了李斯的这一弱点,对其展开游说。赵高告诉李斯如果扶苏继位,丞相之职必定会落入蒙恬之手,到时候他能否善终就不得而知了。心乱如麻的李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向赵高妥协。于是赵高和李斯合谋,假托秦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之后又炮制了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赐扶苏与蒙恬自裁。
在扫除了胡亥继承皇位的障碍之后,一行人拉着秦始皇的遗体继续赶往咸阳。此时秦始皇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一阵阵恶臭从车中传出。为掩人耳目,赵高便命人买来大批鲍鱼以遮掩车中的臭味。回到咸阳后,才开始为秦始皇发丧,公告天下,不久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礼。太子胡亥称帝,是为秦二世。赵高官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
[db:txt2]
[db:pic2]
身居高位的赵高深知,要想达到一手遮天的目的,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以秦二世的名义,满足李斯的政治野心,利用李斯的治国能力处理国事,然后再利用李斯的影响力驾驭朝臣,合法的排除掉各种政敌。二是进一步控制胡亥,使其言听计从,以皇帝的身份发布任职诏命,合法的在内廷和外廷安插自己的人。同时,利用自己和胡亥的特殊关系,在胡亥和李斯之间制造矛盾,然后罗织李斯罪名,最后以合法的名义杀掉李斯,自己取而代之,从而大权独揽。
在铲除政敌上,赵高第一个开刀的就是蒙氏兄弟。蒙恬和蒙毅兄弟在秦始皇时期颇受重用,屡建奇功,在朝中也权高位尊,因此是赵高平生最忌之人。为了除掉蒙氏兄弟,赵高在胡亥面前“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知道赵高欲杀蒙氏兄弟后,立即进宫劝阻秦二世,认为诛杀忠臣乃亡国之举。无奈,秦二世根本听不进去。最终,赵高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拦,实属危害社稷之举” 的罪名,逼迫蒙毅自杀。之后,赵高又派人到阳周城逼迫蒙恬自裁。蒙恬悲愤难当,大声疾呼:“我何罪之有,无过而死乎?”随即吞药自尽。
除掉蒙氏兄弟后,赵高又把矛头指向了秦王室。据史书记载,赵高一次就在咸阳杀掉了秦二世的12个兄弟,还将10名公主碾死于杜邮(今陕西咸阳市东)。接着,赵高又开始对朝中敢于直言的官员进行排挤,并安插大批自己的亲信在重要的职位上。他的兄弟赵成被封为中车府令;女婿阎乐,当上了咸阳县令。为了进一步控制秦二世,防止其他人和秦二世接触,赵高又巧言令色、编造谎言,劝说秦二世只有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才能保持尊贵和威仪。所以不能经常出现在众臣面前,应该居内朝处理政事,由他来进行辅佐。
于是,秦二世把所有的军国大事都交给了赵高来代为处理,自己不再上朝,一味地寻欢作乐,朝中所有事务的决断之权大部分都落到了赵高手中。随着权力越来越大,赵高的野心也不断地膨胀,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便成为他迫切需要除掉的目标了。
对于李斯,赵高看得很透彻,几乎完全把握了李斯的所有优点和缺点。在赵高的眼中,李斯虽有治国之才,但为政却好大喜功,极善铺排,极重功业口碑。为了能在天下臣民中留下一个“治国能臣”的口碑,李斯势必会生出诸多事端,这也就为赵高罗列其罪名提供了机会。同时,李斯是一个私欲极深却又看重名士气度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既做小人,又做君子,事事图谋兼得之利,必然事事迂阔不实。在矫诏逼迫扶苏、蒙恬自裁这件事上,李斯虽心有不安,但还是做了;罢黜冯劫和蒙毅,李斯也于心不忍,最终也是做了。如此矛盾的李斯,在朝堂权谋的运筹中,必将左支右绌,既威胁不到赵高,又将层出不穷的错误彰显于天下。这样的李斯,怎么可能是赵高的对手。
经过赵高一系列的策划,李斯的罪名终于被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当李斯被押赴腰斩刑场时,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他已看到秦必亡的气息,只能在临死前发出:“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的愤怒。
赵高终究没有治国之才,他要在朝堂之上继续弄权的前提是李斯不能倒,李斯倒了,大秦帝国的机器也就无法正常运转了,导致的结果是各地烽烟四起,政权崩塌,一切弄权都丧失了根基。秦朝的气数,在胡亥与赵高的统治下,丧失殆尽。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朝中所有的大小事务,完全由他决断。对于权力已达顶峰的赵高来说,压在自己头上像白痴一样的秦二世也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赵高的一番运作之下,秦二世最终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逼杀在望夷宫,结束了他可怜又可恨的一生。当赵高得知秦二世已死的消息后,匆匆赶到现场,摘下秦二世身上的玉玺,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赵氏的血统,准备取而代之。
但是赵高的皇帝梦在文武百官的无声反抗中破灭,此时他才感到自己的罪恶达到了“天弗与,群臣弗与”的程度。于是只能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由于此时秦朝的国力已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赵高原本想继续控制子婴,犹如控制胡亥一样。但是子婴毕竟不是胡亥,子婴内心清楚赵高把自己推上王位的目的,不过是想让自己成为胡亥那样的傀儡,他可不想重蹈胡亥的覆辙。只有除掉赵高,才能一劳永逸。
子婴和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经过一番密谋之后,制定了斩除赵高的计划。按照赵高的要求,子婴需要斋戒五日之后才能正式即王位。到了即位的日子,赵高派人请子婴接受秦王印玺,正式登基。但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好亲自来请。赵高刚到子婴处,子婴的贴身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将其砍死。子婴随即召集文武百官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行,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关于赵高的生卒年份,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后世的学者根据赵高一生的仕宦经历,做了一个大致的推测:赵高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五十岁任郎中令,五十一岁出任丞相,死于秦二世三(公元前207)年,活了五十二岁。
由网友 致远245868409 提供的答案:
主要还是秦始皇在世时比较信任他,他本人也精明能干。秦始皇病逝他力主推年幼的胡亥上位,拥立有功,胡亥感谢他给了他更多的权力,后来他又借故除掉了最有权势的丞相李斯,大权独揽,再加上胡亥年轻又贪玩,很多事情倚仗赵高,所以他可以一手遮天。
由网友 脑洞趣味历史 提供的答案:
赵高本是赵国疏远宗室子弟,他们一脉来到秦国之后,也没有过上多少好日子。赵高的母亲更是因为触犯了的秦法,导致身体残缺,他们一家便被安置在专门给触犯刑法的犯人,刑满释放后居住隐宫所在。按照秦法,赵高的情况只有特赦和战功才可以改变处境。
根据公元前210年,沙丘政变,赵高劝说李斯的对话片段:
所以,大概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十六年:
内史腾攻克韩国,韩国灭亡。而赵高的故乡赵国正面临着“秦国三虎将”王翦和杨端和的双重威胁,本来李牧、司马尚是赵国最后的壁垒,秦国却通过收买赵王宠臣郭开散布谣言的方式,使得赵王下令杀死了李牧。
同年,赵高因为精通刑法、书法,又颇有文采,便被秦王特别提拔为中车府令。
关于他书法水平,始皇在统一文字时:令李斯作《仓颉》七章、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可见一斑。
所谓中车府令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太仆,负责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也就是皇帝出行的车驾和全国马匹的收购、培养等等事宜。中车府令虽只是中等官职,但由于是负责管理皇帝出行的车驾,可以自由进出宫廷,在当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务,它标志着皇帝的信任和喜爱。
中车府令并非谁都能当,除了皇帝的信任之外,还需要很高的体能要求。
古代君子六艺,御为其一,御有五种:鸣和鸾”、 “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要达到为君王拉车的标准就需要:
《六韬·犬韬·武车士》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一石是多少呢?汉承秦制:
1石=29760克,1钧=7440克,1斤=248克
也就是要求身高最低1.73米,拉动大概476.76斤力的弓弩。
步履矫健、身手灵活、车技熟练,这无疑表明赵高并不是一个文弱书生,他除了有不俗的文化上的造诣,武技方面也是拿得出手的。
这表明赵高是一个才华洋溢,又懂得政治投资的人。他给老板的印象是办事精明能干、性格坚韧勤勉、做事情十分果断,这不就是理想员工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沙丘,而赵高此人很精明,衡量利弊,他在多年前做出的政治投资一下子就让他在扶苏和胡亥之间做出了抉择。
他先是利用胡亥心中对权力的渴望说服了胡亥修改诏书的行动,然后又打算联合李斯加大胜算。赵高此人,极为擅长洞悉人性,在对李斯的问题上,他采取了三种手段:
1、利用李斯对权力的依赖性,拿他和蒙恬对比,让李斯产生扶苏即位之后,自己就会失去权势的担忧之中;
2、利用一些比较知名的权臣失势之后,后代生活凄惨,再没有这般富贵局面,进一步加深李斯的恐慌;
3、美化胡亥,把胡亥形容成“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只要改而支持胡亥,便是从龙之功,不仅可以逆转局面,富贵也可期。
李斯是个聪明人,他本就不是秦国人,来到秦国也是为了追求功名富贵。如今,一边可能是扶苏即位,自己失势,而另一边却是天大的机遇。很显然,利益面前,这笔账李斯的心中很快就做出了抉择。
赵高联合李斯完成了胡亥的登基成就,接下来就是第二套计划的开端了。
简单来说,便是“瞒上欺下”。
怎么个“瞒上”法呢?
第一步:利用胡亥对自己王位得来不正的担忧,说服胡亥杀死对自己有威胁的扶苏、蒙恬蒙毅和其他兄弟、姐妹;
第二步:劝说胡亥,当上君王就应该享受生活,隐于幕后还可以减少失误,避免形象受损;
第三步:选择美女作为妃嫔,然后收集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珍馐美味,让胡亥沉迷于此。
为何要称为瞒上呢?因为这样做了之后,君王和大臣之间就会存在沟通的隔阂,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赵高传达。甚至于,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章邯叛秦降楚,这么长一段时间内胡亥都不知道战况如何。
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有什么用呢?
作用可大了,比如李斯便是被赵高这样绊倒的。
说起李斯来,他也确实是个实干派,不仅要忙着处理全国的内政,还要随时关注着各地的起义军的状况。秦律规定,大规模调动兵马,需要将军手中的兵符和皇帝手中另一半会和,李斯眼睁睁看着起义军规模越来越大,就很着急,可皇帝又在深宫人不识,难啊!
[db:txt5]
[db:pic5]
这时候赵高这厮就出来了,他温言细语地说皇帝在哪里哪里,你什么时候去找他比较好之类的。赵高很有心机,他专门挑胡亥玩耍正开心的时候,让李斯去见他。有一次,李斯去了,胡亥正轻解罗裳半掩衣,与妃子玩到兴头,李斯很尴尬,胡亥很生气。
如此几次,赵高就悄悄对胡亥说:“陛下,我观丞相对您颇有不满啊。”
胡亥疑惑道:“老师何出此言呢?丞相虽有不妥,但对国事一直尽心尽力。”
赵高道:“陛下,臣听闻丞相几次坏了您的兴致,此是其一;其二,当初沙丘之变丞相未曾获得实际利益;其三,丞相和造反的陈胜吴广等人是同乡,而丞相的儿子对于造反者却没有派兵镇压,陈胜吴广也没有去攻打他,这不得不防啊!”
胡亥细思之下,越发惶恐不安,急迫的追问道:“依老师看,该如何是好!”
赵高微微一笑,安慰道:“陛下不必惊慌,臣自当为陛下解决后患。”
赵高得到胡亥的授权之后,着手便开始了对李斯的逮捕、严刑拷打,然后把给李斯求情的几位朝中大臣以叛国罪同处论斩。
赵高对李斯百般手段使尽,李斯被屈打认罪,李斯的内心却觉得这是莫须有的罪名,一定会有转机。赵高便差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去告知李斯,有何冤屈都可以写下来,然后等他们禀报皇帝后肯定给李斯一个清白。
赵高很坏,李斯以为这是自己的传机,没想到,写下来的上书却被赵高一手扔掉。赵高得意地看着李斯:“囚犯安能上书!”
一代风云人物便这样带着冤屈死去,事后胡亥十分害怕,他高兴地对赵高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李斯死后,赵高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帝国的丞相,但他也忧心有人暗中对他不满,便又想了一招:指鹿为马。
通过这样一出闹剧,大臣中凡是有和赵高敌对勇气的,都暴露了出来,事后,赵高编织罪名对他们进行了贬谪、杀戮。
赵高便这样完成了权力的转换,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巅峰,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
每日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有温度,历史有诗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间。
期待您的关注。
由网友 积翠古亭 提供的答案:
简练来讲,赵高深刻洞察法治源头的缺陷和庙堂权力格局的根基,前以政治白痴、但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胡亥开道,后以私欲甚重,但拥有治国大才,能够掌控朝局的李斯护卫,赵高于此居中图谋,岂能不大放异彩,一手遮天?
先来说说秦国法治源头的缺陷和庙堂的权力格局根基。
作为秦王的亲信內侍,赵高久居宫廷之中,虽非显赫大臣,但在繁忙的宫廷事务操持之中,对庙堂的权力格局早已看得十分清楚。首先,秦法虽整肃森严,但也并不是毫无破绽。其中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在法治风暴的运转轴心里面,有一方法度无法制约的天地,这便是“成法立制,终决于人”的最高程式。说得更通俗一点,无上的皇权是天下法律的源头,这里是法治无法制约或者至少是有很大回旋余地的地方。其次,皇帝的意志,是庙堂权力分配的源头。无论秦法如何铜墙铁壁,可决定庙堂格局的权力却始终掌控在皇帝位阶,只要不急于改变诸如郡县制之类的涉及天下的根基大法,而只求庙堂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中,其斡旋的余地是极大的。
久处幽冥心境的赵高,对这两点拿捏的十分精到。在赵高眼里,皇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势位。也就是说,在赵高心目中,任何人登上皇帝宝座而拥有势位,都可以改变权力格局,纵然森严整肃的秦法也是无法制约的,相反,可以利用合法的名义发号施令,群臣和诸公子摄于秦法的威势,只能服从。如此法治缝隙之下,赵高手中恰好有一个政治白痴胡亥可以操弄,岂非天助。赵高是秦始皇给胡亥亲自任命的老师,在胡亥的成长历程中,由于秦始皇十分勤政,对胡亥疏于教导,教育的重任基本都落在赵高身上,由此赵高对胡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胡亥也十分信任赵高,甚至达到依赖的地步。对于赵高而言,控制胡亥是轻而易举的。但仅仅控制胡亥是远远不够的,此间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确保运筹权力期间天下大政不乱。否则,一朝帝国倾覆,赵高纵然做了皇帝还不是阶下囚?
成此要害使命,李斯再合适不过了。那么赵高不担心李斯威胁到自己吗?对于李斯,赵高看得很透,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把握住了李斯。两则李斯的弱点,赵高掌握的十分精准,一是,李斯为政好大喜功,极善铺排,极重功业口碑。唯李斯好大喜功,急于在天下臣民中树起“李公安国,功莫大焉”的口碑,便必然地要生发出诸多事端。其时,李斯安能不陷入泥沼,一旦有差,可以合法的处置,焉能不成为砧板鱼肉。
二是,李斯弄权颇显迂阔,私欲既深却又看重名士气度,于权谋之道显得大而无当。赵高认定,欲弄权谋私,便要心黑术厉而不能有名士顾忌,且要舍弃功业之心。既做小人,又做君子,事事图谋兼得之利,必然事事迂阔不实。矫诏逼迫扶苏蒙恬自裁,李斯大大地心有不安,却也依旧做了。罢黜冯劫蒙毅,李斯也老大不忍,终究也是做了。一个矛盾的李斯,在庙堂权谋运筹中必将左支右绌,既威胁不到赵高,又将层出不穷的漏洞彰显于天下,如此李斯,怎能和赵高对抗。
赵高深知,要达到一手遮天的目的,只需做好两件事情,一是以秦二世的名义,满足李斯的政治野心,利用李斯的治国能力铺排国事,利用李斯的影响力驾驭朝臣,合法的排除掉各种政敌,比如先帝重臣、公子公主等。二是雕琢胡亥,使其言听计从,以皇帝的合法任命,在内廷和外廷安插自己的人。同时挑拨胡亥和李斯之间的关系,制造矛盾,罗织罪名,最终以合法的名义杀掉李斯,取而代之,从而大权独揽。
只要把握住了李斯和胡亥,赵高便可在秦法和庙堂格局中游刃有余,进而一手遮天。然而比较矛盾的是,赵高终究没有治国之才,游戏能玩下去的前提是李斯不能倒,李斯倒了,帝国机器无法正常运转,各地烽烟四起,政权也就崩塌了,一切弄权都丧失了根基。
李斯
Copyright @ 2008-2015 www.news9.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投资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刊登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请QQ:5 2 8 6 8 3 1 8 9联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