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百千万工程”疾步稳进有“战法”

2023-07-27 16:57:08 来源:大洋网

百县、千镇、万村,正在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力点。

近40年的飞速发展,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蕉林滩涂跃居为产业高地,从“城乡接合部”蜕变成湾顶明珠,靠着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书写了区域发展的“传奇”,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产业帮扶的时代浪潮中,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如今,当广东擎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作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一招,而广州以此为牵引,在发展大局中当好示范表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奋力而起,在全市、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准坐标,提出目标——“奋力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以探路先行、示范引领的使命感,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


【资料图】

日前,该区召开全区实施“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提出打造区域发展平台,全面推动城乡融合,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区域合作共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中新广州知识城新乡村示范带。

打造“双标杆区” 为何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既有高楼林立、人口众多的中心城区,也有集约成群的工业园区,也有生机盎然的广袤乡村郊野;既是广州11个行政区之一,也是集众多国家级园区为一体的经济功能区;既有千亿级乃至冲刺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也有众多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

不仅如此,这里的成长起点,与乡村密不可分。无论是近40年前诞生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10多年前奠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都是在田野间破土而出,从零起步,筚路蓝缕,闯出一条独特的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之路。

早在2016年,广州市黄埔产城融合示范区就获批为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系当年广州市唯一获批建设的示范区;2021年3月,黄埔区获批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全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提供了“黄埔经验”。

今年6月发布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高质量推进“三城一岛”联动发展、高质量实施“一街一主业+N”产城融合行动等11项核心任务,将区域协调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黄埔区正在形成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新局面。如今,在黄埔区484.17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119万常住人口,分布于17个镇(街)、61个行政村(社区)。城市与工业园区融为一体,而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并不十分泾渭分明,人们甚至可以站在高楼大厦望得见稻田、听得到蛙鸣。站在科技最前沿的产业发展,可以吸引院士携项目下乡、产业引资进村,带动周边连片蝶变。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在借助打造“双标杆区”的机遇,全力写好区域发展、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这篇大文章,为全市、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以“产”为核 全力打造强镇街经济

根据黄埔“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该区将在全区17个镇(街)高质量实施“一街一主业+N”产城融合行动,加速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创新平台、特色绿色城区,在全区61个村(社区)实施“一村一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由此可见,产业尤其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镇街经济和乡村经济的最大发力点。作为广州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城区,黄埔多数镇(街)、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且不同镇街、乡村的主导产业正在“连线成网”,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向外延伸。从城区到郊区,从镇(街)到村(社区),几乎覆盖每一个相对薄弱的角落,形成“繁星满天”的产业格局。

以“产”为动力,黄埔集结“科技强区”的优势资源,把高科技产业链“嵌”进镇街村社去!

在新龙镇,全球最大的“轮胎”形建筑——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从这里破土而出,带动了迳头村等4条村发展。除此之外,科教创新园区、智能制造区和生物安全园区带动了5条村,正在推进的科学之光走廊将推动农、科、旅乡村融合……尖端科技和山林乡野在新龙镇“混搭”出奇妙的效果,背后却是土地产值的大幅提升,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促进乡村人员回乡就业。

以“产”为核心,黄埔拿出招商引资的“拿手好戏”,让大项目大平台“扎”进乡村沃野去!

当前,该区正推进第一批111 个、总投资计划330亿元的乡村振兴“百大项目”实施,不断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隆平院士港、长岭现代农业公园、中国航天现代农业创新中心等多个“明星”项目,总规模达100亿元,融合了智慧农业、航天育种、乡村休闲、研学教育、非遗文化等,将“专精特新”的文化科技产业与乡村文旅有机结合,为城乡融合发展筑牢产业基础。

“城”“乡”一盘棋 绿美黄埔处处诗意栖居

城乡协调发展“一盘棋”,若“棋子”落得好,何处不是诗意栖居地?

对于城镇化率已经达到93.99%的黄埔而言,乡村不是散步在城市四周的“边缘地”,而是一颗颗可以串珠成链的“明珠”,以点带面绘就的美丽新图景。这里坚持城乡发展一盘棋,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让城乡居民共享生命的诗意栖居。

为此,黄埔区不遗余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近五年,黄埔区对“三农”工作投入呈连续增长态势,其中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中农林水科目支出达11.17亿元,较2021年增长7.6%,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财力支撑。

乡村振兴有力带动了城市“微度假”“轻旅行”的蓬勃涌现,成就了城乡美学的新现象。每到秋天丰收时节,黄埔区大吉沙岛的“隆平试验田”稻浪翻滚、满目金黄,成为人人向往的“都市锦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游客如织,云山秋月微总部、长岭醒狮文化馆、磐石音乐谷安放了城市里躁动的心。纳米水乡、莲重燕来、金坑碧水……一个个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出新出彩,成为城乡协调发展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聚焦“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黄埔区还以“绿美”为笔,擦亮城乡诗意栖居的最美底色。以“园中有城、城中有园、推窗见林、出门入园”为目标,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一体的生态基础,实现处处有公园、处处是美景,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更美好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亮诺亮绩亮牌 再闯新路、再创新绩、再开新局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新的历史时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科学谋划自身定位基础上,通过高质量实施“百千万工程”,做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该区还肩负重点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帮扶协作、驻镇帮镇扶村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等使命,以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百千万工程”实施结果已形成新的“起跑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7月12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实施“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部署下半年工作,不仅着力解决“干什么”的抓手问题,还有“怎么干”的执行问题,“怎么考”的标准问题。

亮诺、亮绩、亮牌,“三亮”行动推动各部门把承诺作为军令状、动力源,以比学赶超、赛龙夺锦之势,向着黄埔区奋力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目标再向前一大步。

棋至中局,落子铿锵。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冲锋,再闯新路、再创新绩、再开新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剑锋

编辑:

最近更新

每日推荐

黄山两学子获世界华人学生作文

7月21日,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华业香料:7月11日融资买入112

7月11日,华业香料(300886)融资买入112 02万元,融资偿还129 19万元

山楂罐头怎么做好吃? 不用煮

用料:山楂1000克、白糖100克、红糖100克、冰糖30克、热水做法:1先将

中信证券:辅助驾驶体验有望迎

财经网汽车7月12日讯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汽车行业2023年6月实现批发销量

栏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