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9月28日上线以来,公共自行车服务太原市民已经整整十年了。截至2022年8月底,太原公共自行车的租骑量已累计达到10.2亿次,平均每天租骑量27.62万次,最高单日租骑量为56.85万次,租用率、免费率、周转率等多个重要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打造了公共自行车的“太原模式”。
出行绿色快捷
“我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四五年了。”高远说。几年前刚结婚那会儿,小高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私家车,他每天早晨先把爱人送到单位,自己再去上班,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拥堵,再加上找车位还要花费时间,经常迟到。
“最先改变出行方式的是我的爱人。她的单位距离家不算远,办了一张租车卡,每天骑着公共自行车上班。”小高说。在妻子的带动下,小高很快也成为绿色出行的一员,改骑公共自行车。“如今,只要天气晴好,我们一道骑车上班,逐渐喜欢上了骑车这种方式。”
和小高一样,65岁的张成旺也是公共自行车的忠实拥护者。“2012年,刚开放第一批站点时,我就办了租车卡。”老张说。每隔三五百米就有一个站点、通租通还、车辆干净、服务周到……这些优点让老张的出行离不开公共自行车了。
“其实,对我来说公共自行车最大的优点是免费。快到时间了,找个锁桩还了再租,还能继续免费骑。”老张笑着对记者说。上下班骑了5年,退休后又骑了5年,如今,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老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服务细致到位
9月27日,记者来到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公司二车队。走进调度室,调度员赵红正在打电话安排调运车辆。半个小时内,多个手机的铃声此起彼伏,除了指挥调运员调运车辆外,还要解决市民求助、咨询或投诉。在此期间,赵红不时看看电脑屏幕,观察辖区内各站点车辆的存储情况。“虽然坐在办公室,但有时忙得连上厕所都得跑着去,经常边打电话边吃口饭对付一下,整夜一人值守更是常事。”为方便市民出行,赵红毫无怨言。
走到门口,记者遇到了刚巡查完的修理工郭祥成,向车队简单汇报后,他再去维修车辆。车队副队长陈瑞告诉记者,郭师傅做了10年修理工,累计修理公共自行车8万余辆,技术过硬,还有不少小发明。“咱们的公共自行车租骑量大,故障率相对较高,只有及时维修,才能保证市民的骑行安全和舒适。”简单说了两句,郭师傅又奔赴自己的维修岗位。
随后,记者来到平阳路,网管员刘艳琴正在擦洗站点的锁桩和车辆。刘师傅的工具齐全,水桶、抹布、铲子、掸子、刷子、刀片、牙刷等一应俱全。只见她先用掸子掸掉表面的浮土,接着用湿抹布擦抹一遍,再用牙刷去除角落里的油污,最后用干抹布再整体擦一遍。“这是10年来大家探索出的经验。”刘师傅一边干一边向记者介绍。网管员是典型的户外工作者,常年没有休息日,对此,刘师傅笑着说:“没事,市民出行方便了,我们就高兴!”
宋小龙和郭亮在一个调运组工作,工作时间一般都在凌晨时分。能在白天碰到他们,大家都觉得稀奇。宋师傅介绍,晚班的调运线路很有规律,主要为了平衡居民聚集区周边站点的存储量,方便市民第二天早高峰租车。夜间,很多居民区附近的站点都被机动车包围,装卸时他们只能将调运车停在较远的地方,来来回回搬运,即使在冬天也是一身汗。“只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保证公共自行车一直为市民服务下去。”
数据领跑全国
城市地形没有过多的高低起伏,不少主干道依然保留完整的自行车道,一年里多数时间都适合骑行……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气候是太原人喜欢骑自行车的理由,公共自行车自然也受到了欢迎和爱护。
十年间,太原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已建成开通1285个服务站点、安装5.897万个锁止器、投入4.1万辆公共自行车,覆盖区域东至东环高速、西至西环高速、南至晋祠公园、北至江阳社区,对建成区符合建设条件的220平方公里实现了全覆盖,服务站点平均距离不超过500米,全天24小时运营服务。
截至2022年8月底,太原公共自行车租骑量达10.2亿次,平均每天租骑量27.62万次;最高单日租骑量为56.85万次,单车日周转最高达20.08次,平均达7.47次;免费租用率最高达99.75%,平均98.95%。其中租用率、免费率、周转率等重要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根据测算,市民骑行公共自行车,每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00多吨,十年累计减排80多万吨,由此带来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特别是2021年5月滨河自行车道开通后,不少市民选择租借公共自行车骑行,一边锻炼身体,一边领略城市美景。一年多来,滨河东路、滨河西路沿线40多个站点的租骑量大幅增长,和往年相比增加四成多。
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公司副经理康继峰介绍,十年来,针对市民需求,该公司专门订制了最贴心的服务。设立现场应急机制,当市民需要时,相关人员会在15分钟至20分钟到达现场处理;建立了规律调运与应急调运相结合的调运体系,15台双层调运车、10台纯电动厢式调运车,平均每天调运420趟;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安排专人值守;开通“过夜还车”功能;建立独有的维保体系,日常维修和分层保养更加保障了车辆的出勤率。
采访中,太原公交公共自行车公司各个岗位的职工不约而同地表示:“今后,我们依然会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市民提供更加文明优质、智慧安全、绿色便捷的出行服务,推动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低碳交通。”(记者袁剑锋 通讯员赵丹君 陈志敏)
Copyright @ 2008-2015 www.news9.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投资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刊登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请QQ:5 2 8 6 8 3 1 8 9联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