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逍道一
此时此刻,战火依旧在乌克兰土地上蔓延。
2022年2月24日,当炮火点燃基辅夜空的那一刻,二战后形成的全球秩序就开始面临最严峻挑战。
战争的残酷,几乎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
不过这一切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地缘的博弈、国运的潮汐,皆缘此而起。
俄乌开战之初,面对家门口的战火,欧盟暧昧的态度令世界诧异。
不过当你看到这张地图,就不难理解欧洲人复杂的心情。
欧洲石油与天然气运输路线清晰揭示出欧盟对俄罗斯有多依赖。
西伯利亚油气田宛如树根,运输管道犹如枝干。俄罗斯的能源,就这么从根到枝干流往西欧各国。这就是世界油气储量大国——俄罗斯的最大底牌。
能源分布不均,不仅让欧洲低头,也曾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美国学者彭慕兰的专著《大分流》曾震惊了西方学界,也奠定了加州学派的名望。彭慕兰认为:19世纪前,西方世界相对东方世界并无任何优势,区别是煤矿的位置。
清朝时期,中国幅员辽阔,煤矿主要分布于北方,经济核心区却远在江南与湖广。说白了,能源区与经济区严重分离。加之彼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大清未战先败。
英国国土紧凑,矿区都离伦敦不远,这为工业革命保障了源源不断的燃料。
相似的剧情在大西洋彼岸重演了一次,如果说煤炭让日不落帝国凭着工业革命先发制人,石油则奠定了美利坚称霸电气时代。
与中国一样,美国疆域辽阔、市场广大。深知能源意义和重要性的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掀起一场能源体系的创新革命。
美国通过石油-铁路-汽车生产线,打造出“生产-传输-利用”的能源大三角,成功取代了由英国主导的煤炭-蒸汽机体系。
遗憾的是,有些国家成为强国之后,颠覆世界格局,也引发了殖民、掠夺、战争。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西方国家担心随着中国崛起,会不会掉进“修昔底德陷阱”?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叙事。
更靠近航运主航道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承接产业的雁阵转移,这也导致国内经济重心更进一步东南移。
另一方面,世界工厂一开动就需要大量能源,中国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更深了,能源安全也成为我国谋求和平发展的关键。
为了减少对外的能源依赖,我国于上世纪末开始推出5大世纪工程,其中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3项与能源相关。
2004年上马的特高压,是西电东送的关键一招。
运输能源的传统路线是:通过铁路,将煤炭从产区运往东南部,各地自己建电站。而中国的新思路是:直接在西部煤矿建大型坑口电站,通过延绵千里的大型高压电塔,输到东南部大城市。
其实,铁路运煤成本更低。但大国从来都有大格局,特高压是中国为日后发展新能源埋下的极有远见的伏笔,意味着中国不希望永远让能源锁死在煤电上,日后新能源一旦普及,特高压将成为运输新能源的大动脉。
果不其然。2020年初,国内平复第一波疫情后,高层随即提出加快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特高压为代表的新基建进度。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不以扩张产能为基础,而以科技与低碳为导向。
眼下正在召开的两会,绿色生态、碳中和、新能源,再度成为高频关键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对于新能源和旧能源的PK,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 CEO 张雷认为,“先立后破”,其中关键是“先立”, 要用抓煤炭保供一样的力度,抓可再生能源的建设,是立的高效;建设大规模风光基地,加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是立的充分;通过在西部大力发展零碳产业园,促进绿电本地消纳,培育新工业体系,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是立的全面。
毫无疑问,如果说石油-铁路-汽车是美国的能源大三角,中国则用新能源-特高压-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技术,打造一个新能源大三角。
但中国的想象力,并没有结束。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在中学地理课本上学过胡焕庸线。
这条神奇的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被视为中国现代地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
农耕时代,胡焕庸线是难以逾越的界线。胡焕庸线以西地区拥抱富裕的梦,一度是如此艰难。
如果以卫星视角看夜空下的中国,会发现胡焕庸线以西,有相当一部分在阴影里。
Copyright @ 2008-2015 www.news9.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投资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浙ICP备2022016517号-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网站刊登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请联系qq邮箱:514 676 113@qq.com